Thursday, October 29, 2009

format not a string literal and no format arguments

Taken from: http://bobthegnome.blogspot.com/2009/07/format-not-string-literal-and-no-format.html

Some time ago GCC started producing warnings like this:

warning: format not a string literal and no format arguments

What does this mean? GCC is saying that a function in printf style has a format string that it cannot check matches the format arguments. Here is some common code GLib code that causes this error:

GError *error = ...;
g_error(error->message);


Why is this a problem? As error->message cannot be checked it may contain a printf flag sequence, e.g. "Invalid data: 'g^y#%s'" (i.e. %s) that would cause run-time to try and access a non-existent argument. It could be worse and the format string could be user-input that is attempting to exploit your program.

So the solution is to always use a string literal for formatting like this:

g_error("%s", error->message);

Thursday, March 26, 2009

turbulence

According to an apocryphal story Werner Heisenberg was asked what he would ask God, given the opportunity. His reply was: "When I meet God, I am going to ask him two questions: Why relativity
Theory of relativity? And why turbulence? I really believe he will have an answer for the first." A similar witticism has been attributed to Horace Lamb (who had published a noted text book on Hydrodynamics
Hydrodynamics)—his choice being quantum mechanics (instead of relativity) and turbulence. Lamb was quoted as saying in a speech to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 am an old man now, and when I die and go to heaven there are two matters on which I hope for enlightenment. One is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and the other is the turbulent motion of fluids. And about the former I am rather optimistic."

Wednesday, February 11, 2009

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 ZZ

zz from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

·方舟子·

有时一个偶然的事件就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选择。在我读高一时(1982年),
正在“向科学进军”的中国大张旗鼓地纪念达尔文逝世100周年,出版了许多达尔
文著作和进化论科普,激发了我对生物学的兴趣,并一直持续下来。今年是达尔
文诞辰200周年(达尔文生于1809年2月12日)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出版
于1859年11月22日),世界各国科学界正在轰轰烈烈地庆祝,国内还未见到有什
么举动,不知是否也会使一些中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像近年来那些高
考状元一律功利地选择金融、经济做为专业?

当达尔文还是一名似乎很平庸的中学生的时候,他更像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
子弟,而不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有一次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
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耻辱。”为了让
达尔文尽快走上正轨,在16岁那年,他的父亲让他提前两年从寄宿学校退学,和
哥哥一起往爱丁堡大学学医。

爱丁堡大学有当时英国最好的医学院,达尔文的祖父、父亲都曾在那里学
习,后来也都成了名医。达尔文父亲指望达尔文能延续家族传统。可惜,达尔文
对医学毫无兴趣,更要命的是,由于当时麻醉术还未发明,手术极为残酷,而他
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淋漓鲜血。在观摩对一个男孩的手术时,达尔文
再也无法忍受下去,逃离了现场,并决心不再进手术室。他更热衷于帮助大学博
物馆采集植物标本,跟随动物学教授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

两年之后,老达尔文终于明白无法让儿子继承衣钵,必须重新设计达尔文的
人生。达尔文家族除了出医生,还出律师和军人,但是小达尔文显然缺乏从事后
两种职业所必需的自律。老达尔文觉得当教区牧师是游手好闲的人的最佳选择,
有稳定的收入,有体面的社会地位,而且有充裕的业余时间让达尔文做博物学研
究。达尔文想想也是,当时许多博物学家的职业都是牧师。于是达尔文听从父命,
进了剑桥大学学神学。他花在打猎、收集甲虫标本的时间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得
多,却也能应付考试,在1831年以在178名非优等生中排名第10的成绩毕业,准
备当个牧师了此残生。

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的一生时,认为他的所有这些所谓高等教育完全是一种
浪费。但是他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学术训练。
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达尔文完成学业后,随地质
学家塞奇威克到威尔士考察,并梦想能有机会到热带地区做博物学研究。

没想到这个机会很快来了。这一年的8月,他从威尔士考察回来,收到剑桥
大学植物学教授亨斯楼给他的一封信,让他赶快申请当贝格尔号的博物学家。当
时英国海军计划派贝格尔号到南美海域考察,制作海图。船长费兹洛伊担心旅途
的寂寞会让他精神崩溃——其前任在南美海岸自杀,况且他的家族有自杀史,其
叔叔用刀片割破喉咙。因此他希望旅途中能有一名绅士做伴,最好是一名博物学
家。亨斯楼自己想去,但让妻子很伤心。另一位候选人——也是名牧师兼博物学
家——则由于神职工作无法脱身。他们联合推荐了未婚也未授神职的达尔文。

老达尔文反对儿子参加航行,认为这会推迟儿子在神学职业上的发展。达尔
文沮丧地给亨斯楼回信谢绝推荐,然后到他舅舅韦兹伍德家打猎散心,意外地发
现舅舅非常支持他参加航行。两人一起给老达尔文写了一封长信。针对老达尔文
的顾虑,韦兹伍德指出这次远航实际上对达尔文的职业发展很有好处,毕竟,研
究博物学对神职人员很合适。老达尔文同意了。

达尔文连夜赶去见亨斯楼。不幸的是,他们发现这是一场误会:费兹洛伊早
已答应把位置留给一名朋友。几天后,达尔文在海军部遇到费兹洛伊。费兹洛伊
告诉他,其朋友几分钟前决定不去了,他还想去吗?达尔文兴奋得几乎昏倒,勉
强点了点头。费兹洛伊却心存疑虑,因为他迷信面相,认为达尔文的鼻子形状表
明他不会吃苦耐劳。在经过几天相处增进了解后,费兹洛伊和达尔文定了协议。
达尔文算是船长客人,不支付薪水,坚持不下去时可以随时离队。

贝格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扬帆起航,绕地球一圈,于1836年10月2日回到
英国。达尔文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采集了无数标本运回英国,还未回国
就已在科学界出了名。这5年的见识,让达尔文从一名正统的基督徒变成了无神
论者,不可能再去当牧师了,成了职业博物学家。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思考生物
的起源问题,最终创建了进化论,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种种巧合促成的贝格尔之
航是达尔文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提供了这一机会的费兹洛伊为此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物种起源》发表后,
这名虔诚的基督徒愤怒地宣称它带给他“最剧烈的痛苦”。6年后(1865年)一
天的早晨,费兹洛伊起床走进卫生间,和他叔叔一样,用剃须刀结束了这一痛苦。

2009.2.10.

(《中国青年报》2009.2.11)

(XYS2009021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Monday, January 19, 2009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艾弗里为何没得诺贝尔奖 ZZ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科学史上著名公案——艾弗里为何没得诺贝尔奖

·方舟子·

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的权威性历来有争议,而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这三个科学类的奖项的崇高地位却是公认的。即便如此,科学类诺贝尔奖授予了
不配获奖的人,错过了应该获奖的人,也是屡见不鲜的。生物的遗传物质被证明
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这称得上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但是其发现
者美国生物化学家奥斯瓦尔德·艾弗里却没有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艾弗里在1944年宣布其重大发现,到1955年以78岁高龄逝世,诺贝尔颁奖委员
会有十年的时间可以考虑,为什么没有选择艾弗里?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当年的提
名和评审情况现在已解密,我们也得以知道这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是如何造成的。

艾弗里的实验材料是肺炎双球菌,这是一种引起肺炎的细菌,在抗生素发明
之前,一直是人类的主要杀手。它对小鼠的危害更严重,往小鼠体内注入一个肺
炎球菌,就能导致小鼠死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肺炎球菌都能引起感染。有的肺
炎球菌缺乏一层外膜,不能引起感染,它们看上去比较粗糙,被叫做粗糙(R)
品系。那些看上去比较光滑的光滑(S)品系细菌包着一层多糖外膜,能抑制体
内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能够引起感染。当然,如果加热杀死S品系的病菌,
它们也失去了感染能力。但是1928年,在英国卫生部任职的医生弗雷德里克·格
里菲斯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将被杀死的S品系细菌和活的R品系细菌混合在一
起后,注入小鼠体内,却导致了小鼠死亡。从小鼠的尸体中,找到了活的S品系的
细菌。看来,S品系细菌虽然已被杀死,却含有一种物质,能指导R品系细菌合成
多糖外膜,将之转化成有感染能力的R品系。这种“转化因子”就是遗传物质,它
究竟是什么呢?

1935年,美国洛克菲勒学院的艾弗里、柯林·麦克劳德和麦克林·麦卡提
开始试图纯化这种能把R品系转化成S品系的转化因子并鉴定其化学成分。他们用
了近10年的时间从事这项研究,在1944年发表报告说,他们已经将转化因子从S
品系细菌的抽取物分离、纯化出来,它的活性极强,600万分之一就能导致转化。
化学分析表明转化因子是一种分子量至少高达50万的大分子,由DNA组成,蛋白质
杂质的含量少于百分之一(后来又进一步减少到少于万分之二。这些杂质实际上
是核苷酸的降解产物,而不是蛋白质杂质)。用蛋白水解酶(能将蛋白质降解)
或核糖核酸酶(能将核糖核酸即RNA降解)处理转化因子,都不影响其转化能力,
但是如果用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将DNA降解)处理,其转化能力就消失了。这就
证明了转化因子是DNA。

这个结果完全是意想不到的,在此之前人们甚至不知道细菌也有DNA,而以为
那是真核生物的特征。当时人们普遍相信只有结构非常复杂的蛋白质才可能是遗
传物质。人们猜想,既然基因能够控制那么多、那么复杂的生物性状,那么构成
基因的遗传物质也一定是一种非常复杂、非常多样的化学物质,才能承担做为基
因的艰巨任务。蛋白质恰好是结构最复杂、最多样的分子,相比之下,DNA则太简
单了。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艾弗里的实验结果。艾弗里又是个非常谦逊、低调、
内向的人,不热衷于介绍自己的工作,即使受学术会议邀请去做演讲,也往往让
年轻的同事代劳。1945年英国王家学会授予他在科学界有着很高荣誉的科普利奖
章,他却懒得前往英国接受,而由学会会长把奖章送到他在纽约的实验室。难以
想像这样的人会去斯德哥尔摩做演讲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是由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全体教授
投票决定的。当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只有二十几位教授,由其中的三位组成诺贝
尔奖委员会,由他们对被提名者进行讨论、确定最后候选人的名单提交表决。
每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都会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提名许多人竞争当年的诺贝尔奖,
委员会从中挑出一部分被提名者,分别由一名委员或医学院的其他教授做出书面
评价,据此委员会把被提名者分成三类:一、不值得获奖;二、目前不值得获奖;
三、值得获奖。只有最后一类的人选(只剩几个)才提交给全体教授讨论、表决。
当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教授大部分都不做基础研究,对生物医学的进展实际上
很不熟悉,少数从事基础研究的教授的意见就很受重视。

因此,要获得诺贝尔奖,首先必须有人提名。自1930年代初期起,几乎每年
都有人提名艾弗里,不过,在1946年以前,艾弗里是由于其他工作被提名的:
他发现肺炎双球菌的抗原特性取决于其外膜多糖。但是和对遗传物质的看法相似的
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抗原特性取决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不相信艾弗里的结果,
怀疑其结果是因为多糖掺杂了蛋白质杂质导致的。在1946年以前,艾弗里有四次进
入了第二轮名单,即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其工作做了书面评价,但是评价的结果都
认为他的发现不值得获奖。

1946年起,开始有人在提名艾弗里时提到他对遗传物质的研究。当时全世界
研究核酸的生物化学家很少,其中的两个恰好都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教授:化
学教授艾纳·哈马斯登和他的前学生、细胞研究与遗传学教授托布真·卡佩森。
这两个人对艾弗里成果的评价无疑会对医学院的其他教授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幸
的是,这两个人都相信只有蛋白质才有可能是遗传物质,而且他们根据自己的研
究经验,知道很难除去DNA中的蛋白质杂质,从而不相信艾弗里的实验结果。
1946年,由哈马斯登对艾弗里的实验做了简短的书面评价,他对艾弗里的结果持
批评态度,认为艾弗里的DNA被蛋白质杂质污染了,蛋白质才是转化因子。

接下来的几年,有一些实验室用其他实验证实了艾弗里的结论,艾弗里的发
现已获得了独立验证。1952年,艾弗里再次进入了诺贝尔奖第二轮提名名单,由
细菌学教授伯恩特·马尔姆格伦对之做了书面评价。马尔姆格伦综述了这几年来
的有关研究,认为蛋白质不太可能是转化因子。但是他的结论却是,要把DNA做
为转化因子仍然缺乏最后的证据,因此认为艾弗里的发现目前不值得获奖。

“最后的证据”是在1952年出现的。激烈批评艾弗里实验的人中,有多位是
所谓“噬菌体小组”的成员。这个非正式组织包括从1940到1960年间那些研究噬
菌体遗传学的科学家,他们都以噬菌体为材料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但是他们也
都是把基因当成蛋白质来研究的,不相信DNA具有做为遗传物质所必备的复
杂性。但是,在1952年,这个小组的两名成员艾尔弗雷德·赫尔希和马莎·切斯
在做噬菌体实验时,出乎意料地发现DNA是遗传物质,他们才改变了立场。与艾
弗里实验的遭遇不同,赫尔希-切斯的实验结果未遭到什么批评就很快被人们普
遍接受,甚至被当成了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后证明。事实上,这个实验只是用不
同的实验方法,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得出了支持艾弗里实验的结果,其精确程度还
远远不如艾弗里实验。

赫尔希-切斯的实验结果是在1953年冷泉港的大会上,与詹姆斯·沃森和弗
朗西斯·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模型一起介绍给与会者的。DNA双螺旋模型解释
了为什么结构似乎很简单的DNA分子能够担当做为遗传物质的重任,消除了人们
接受DNA为遗传物质的最后一个障碍。沃森也曾经是噬菌体小组的成员。由于噬
菌体小组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相信DNA是遗传物质。

1954年,艾弗里最后一次进入了诺贝尔奖第二轮提名名单,由哈马斯登做书
面评价。哈马斯登在评价中没有提及赫尔希-切斯的实验结果和沃森-克里克的
DNA双螺旋模型,不过他承认DNA就是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发现很重要。但是,
他又指出,转化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在目前这个发现不值得获奖。艾弗里又没
能进入最后一轮候选名单供表决。即使艾弗里的发现被提交表决,也很可能不会
获胜,这是因为195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颁发给了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
发现(三羟酸循环和辅酶的发现),1954年不太可能继续颁发给生物化学——
最后表决颁发给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病毒的研究者。

1955年,艾弗里逝世,永远失去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假如艾弗里多活几
年,分子生物学成为了显学,自1958年起诺贝尔奖开始频繁地发给对分子生物学
做出重大贡献、甚至贡献不怎么重大的人,艾弗里是否有可能分享殊荣?很可能
不会。同时期另一位对DNA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美国生物化学家欧文·查加夫活
到了2002年(活了97岁!),就一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为此忿忿不平。此时
分子生物学虽然风光一时,但是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是那些曾经非常蔑视艾弗里的
工作、以“贬低生物化学”著称的噬菌体小组的成员。事实上,艾弗里差点被人
遗忘。噬菌体小组在历史上声名显赫,但是成果却很少,与其名声并不相配。在
噬菌体小组做出的成果中,最著名的便是赫尔希-切斯实验,比它早了8年的艾
弗里实验就受到了排斥。在介绍分子生物学历史的早期著作中,赫尔希-切斯实
验被当成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唯一实验。在艾弗里同事们的抗议下,艾弗里
实验才被补充进去。直到今天,在教科书中,艾弗里实验与赫尔希-切斯实验仍
被一起介绍,其实二者的重要性并不能相提并论。

以艾弗里的性格,他应该不会渴望获得诺贝尔奖。他也不需要靠诺贝尔奖为
自己增辉。分子遗传学的历史要从艾弗里艰苦卓绝的伟大实验讲起,今天没有哪
个生物系的学生会不知道艾弗里的实验,而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工作又有多
少人知道?有的人获得诺贝尔奖,是为自己增辉,有的人获奖却是为诺贝尔奖增
辉。艾弗里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遗憾,不是艾弗里的遗憾。

2008.1.7

(《经济观察报》2009.01.19)

(XYS2009011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Wednesday, January 14, 2009

我们为什么会流鼻涕? ZZ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我们为什么会流鼻涕?

·方舟子·

我们通常在感冒、鼻腔发炎的时候才会注意到鼻涕的存在,那样子可
不太雅观。其实鼻腔里无时无刻都有鼻涕,也离不开鼻涕,它是保护身体
的一道屏障:鼻涕防止鼻腔粘膜干燥,湿润吸进的空气,粘住由空气中
吸入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

一个健康人的鼻子每天要处理几百毫升的鼻涕。但是我们并没有天天
都在流鼻涕,这么多的鼻涕跑哪去了?一小部分蒸发掉了,一小部分干结
成了鼻屎,但是大部分——听了别恶心——被我们吞到肚子里去了。鼻腔
粘膜上长着纤毛,这些纤毛会从前向后摆动,鼻涕也就被往后送到咽部。
因为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所以大部分的鼻涕都被我们不知不觉地吞咽下
去了。

这听上去虽然恶心,但对人体并无害。鼻涕的成分除了水,还有蛋白
质、碳水化合物、盐以及一些脱落的细胞。鼻涕中的蛋白质主要是粘蛋白,
它是一种糖蛋白,被由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糖衣”包着,这使得它能大量
地吸收水分。鼻涕中的其他蛋白质还包括抗体和溶菌酶,能够杀灭细菌、
病毒。这些成分会做为营养素被胃肠消化、吸收。当然,鼻涕中还含有
粘住的灰尘、花粉、微生物,不过这些杂质胃酸对付得了,不会给身体造
成麻烦。

有一部分鼻涕其实是眼泪。眼睛中的泪腺也无时无刻在制造泪水湿润眼
睛,我们之所以不会整天泪眼汪汪,是因为这些泪水都从连接眼睛和鼻腔
的泪管流到鼻子里,成为鼻涕的一部分。如果你大哭起来,一部分眼泪从
眼角流出,大部分还是涌进鼻腔,让你的鼻子“抽泣”,就有了“一把鼻涕
一把泪”。

不过大部分的鼻涕是鼻粘膜自己分泌的。鼻粘膜含有一种形状像高脚
杯的细胞——所以叫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制造出很多粘蛋白,粘蛋白被释
放到细胞外头后,大量地吸收水分,体积能膨胀600倍。杯状细胞一天只
需要制造1毫升的粘蛋白,就足以满足鼻腔的正常需要了。

如果鼻腔受到了刺激或被感染,鼻涕的分泌量就会激增,这很自然,
因为鼻涕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要清除吸入的杂质嘛。例如,感冒病毒入侵
了鼻细胞,或者过敏体质的人吸入了花粉、粉尘,免疫系统就会制造相应
的抗体试图消灭这些抗原。抗体分布在鼻腔中的肥大细胞的表面上,肥大
细胞的内部含有大量的一种叫组胺的活性物质,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就会
刺激肥大细胞把组胺释放出去。组胺进而刺激杯状细胞制造更多的粘蛋白,
也就产生了更多的鼻涕。同时,组胺也能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
液中的水分渗出来,白细胞也跟着跑出来要消灭病原体。这不仅进一步增
加了鼻涕的量,而且导致了鼻腔堵塞。过量的鼻涕一部分流了出来,还有
一部分被堵在了后头。

所以鼻塞、流鼻涕其实是免疫系统给我们制造的不适,是一种过敏反
应。组胺需要和细胞表面的组胺受体相结合才会有这些作用,那么如果能
不让组胺与其受体结合,就可以减轻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抗过敏药、感
冒药经常用的就是这类组胺拮抗剂,例如马来酸氯苯那敏(又叫扑尔敏),
它们和组胺竞争,抢着与组胺的受体结合,让组胺结合不上去,就抑制住
了过敏反应。组胺拮抗剂经常与伪麻黄碱之类的减充血剂一起使用,后者
可以让鼻腔的血管收缩,从而减轻鼻腔堵塞。把组胺拮抗剂、减充血剂以
及解热镇痛药(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镇咳药(例如右美
沙芬)掺在一起,就成了很有效的复方感冒药。市场上著名的感冒药(例
如“泰诺”、“白加黑”)的组成都基本相同,超不出这四种成分。

正常的鼻涕是无色透明的,也就是所谓清鼻涕。感冒时一开始流出的
也是清鼻涕,之后鼻涕会变得浓一些,成了白色。再往后流出的就可
能是绿色的浓鼻涕了,看上去就像脓一样,特别是如果继发了细菌感染,
更是如此。为什么鼻涕成了绿色的了?和脓一样,因为它含有大量的嗜中
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虽然属于白细胞,却是绿色的。

免疫系统发现有病原体入侵人体时,开始调兵遣将,嗜中性粒细胞就
是最早赶到战场的。嗜中性粒细胞是被血液送来的,但是它却跑到血管之外
作战。它是一种吞噬细胞,它的作战方式是把细菌“吃”进去,在细胞里
用各种武器将病原体杀死。武器之一是向细菌释放消毒剂——次氯酸(家用
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次氯酸是由嗜中性粒细胞内的髓过氧物酶制造的,髓
过氧物酶的结构和叶绿素有个共同点,都含有二氢卟酚环,这个特殊结构
决定了它们的颜色:绿色。因此,浓鼻涕会是绿色的,是因为它含有很多嗜
中性粒细胞,而嗜中性粒细胞又含有很多绿色的髓过氧物酶。

用来制作寿司芥末酱的山嵛菜的根茎也含有大量的类似的过氧物酶,所
以做出的酱也是绿色的。幸好,山嵛菜刺鼻的辣味来自异硫氰酸,而不是过
氧物酶——否则,流着辣辣的鼻涕该有多难受!

2009.1.11.

(《中国青年报》2009.1.14)

(XYS20090114)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Thursday, January 08, 2009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 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当然数据越精确,家里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 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 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 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 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 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 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中国经济学家骇人语录大全 ZZ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中国经济学家骇人语录大全

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
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房价涨得快是正常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
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如果有机会向总理建言,我一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
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也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是北大
教授拥有轿车和别墅。

——萧灼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
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王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研究员、常务副秘书长)

说房地产炒过头,那是胡话。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把企业财产
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达到改革
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
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
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
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厉以宁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
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
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
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
的。

——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
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
没人要了。

——樊纲(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京城四少”之一)

不妨把这些公共财产看成无主之物,谁先把它拿来卖,这公共财产的产权
就算他的。你如果正好当一家国有企业的厂长,就可以和主管部门合伙把这家
工厂卖给有钱人,产权就变成私有了。

——盛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一,应将属于政府或者国有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平均分发给中国的
人民。这些股票大约价值每人4000元人民币。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这些钱相
当于三年的收入。

第二,大型国有企业(比如银行、铁路、电讯、水利和采矿公司)应该尽快
上市。尤其是那些拥有采矿权的公司上市时应该包含采矿权,并且地方政府不应
该把这些采矿权出让给新的公司。上市后,这些公司可能价值每人1500元人民
币。这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家庭又一年的收入。

——谢国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
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改
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
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
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改革的成本费。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
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
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
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张维迎

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这些人一大笔
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中国最上层没有
什么贪污腐化,下面却有数不尽的贪污腐化。

——张五常(香港大学教授)

改革初始,只有权力没有市场……前半部分:权力创造市场……金融资本
阶段在性质上是资本发展的最后阶段,只差一个国际化没有完成。至此中国体
制转轨的任务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前半段──以权力创造市场;中国旧体制下
积累的财富基本转移完毕,中央政府直接能够控制的资源不多了……后半部分:
权力退出市场;中国改革的前一半任务就算基本完成,应该开始后一半:权力
退出市场,健全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

——杨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
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
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杀富济不了贫,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
经地义。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这样中国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农民有
望进入社会中产者阶层。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厉以宁

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张维迎

农民大转移很快就可以实现。日本明治维新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佐证。

——张五常

“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有助于激活潜力巨大的
农村消费,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问题。农村的消费空间相当大。我
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而它的消费水平却远远低于城市的消费水平。从
具体指标看,例如一些消费品等,农村还有相当大的消费空间。使穷人收入增
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
题,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
人太穷。因为城里也出现了穷人,才有了收入分配不公。不应该有仇富心理。
目前我国个税征收有很多漏洞,以至于一些富人并没有按章纳税。因此,我们
要完善目前的征税体系,而不是说我们应该用征税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我国虽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甚微。

——萧灼基

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厉以宁

历史上没有见过一个不令人反胃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往往感到爱莫能
助,不是不愿意出钱,而是拿出钱来不知会落在谁的手里。

——张五常


中国股市很健康,早晚冲上三千点。

——厉以宁

我不相信股市会永远低迷,上半年不涨,下半年也会涨,今年不涨,明年
也会涨。

——萧灼基

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
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商业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舆论环境。前两种环境越来
越好,而舆论环境已经到了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时候。最近在社会上、舆论界
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之风。在这个网络时代,学者能
独立于大众舆论才是最不容易的事。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讲,最难做到的不是
你骂政府、骂企业家,而是你敢不敢站在大众舆论的对立面,坚持自己的观点。

——张维迎

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上面的压力,不做风派;一
个是互联网的压力。

——厉以宁

我希望我的言论能够改变国家的改革方向。如果我失败的话,这不是我个
人的失败,这是我们国家的失败。我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我这一次一定要成
功,如果我失败的话,那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个多么大的危害。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讲座教授)

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樊纲

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
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比如,让穷人一年
出4000元,他也出不起。

——张维迎

不管外汇储备的多或少,只要经济搞得头头是道,外汇储备是可有可无
的。有谁提及美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只有像香港、台湾那样的小经济,或那
些不成气候的大经济,才要论什么外汇储备的。要记住,一个经济搞得强劲,
自己发行的钞票就是储备;搞得一塌糊涂,什么储备也保不了。关于金融方
面,应该是不需要数学的,这是制度的问题。制度跟数学没有关系。你看看香
港起飞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那时银行家、金融家满街都是,没一个
懂得数学的。

——张五常

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个
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
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

——刘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京城四少”之一)

治穷先治懒、治懒必须逼、逼民先逼官。

——钟朋荣(北京视野咨询中心主任,“京城四少”之一)

把当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找过来,这八个国家,每一个国家
建一所学院,就建在圆明园的遗址上面,形成一所联合大学!就叫做圆明园大
学或叫八国联合大学。简称八国联大。

——王建国(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MBA与案例教
学中心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

(XYS20090108)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Wednesday, January 07, 2009

神奇的流感病毒 ZZ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神奇的流感病毒

·方舟子·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它的样子就像一颗水雷:一个圆球上面插着许多
小棍。那个圆球是一层脂质包膜,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插在膜上的小棍,仔
细看有两种:数目较多、看上去像柱子的是一种叫血凝素(简称HA)的蛋白质,
数目较少、看上去像蘑菇的是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简称NA)的蛋白质。流感病
毒总共生产11种蛋白质,但人们最关心这两种蛋白质。为什么呢?因为它们暴露
在病毒外面,人体免疫系统就是通过它们来辨认侵入人体的这种流感病毒以前有
没有遇到过,如果是老相识,就会立即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攻击它。换句话说,对
人体免疫系统而言,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就是抗原,可以产生攻击它们的抗体。
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各有不同的类型,病毒学家给编上不同的编号,
并根据这些编号给流感病毒分类。比如近年来媒体经常报道的禽流感是H5N1亚型,
那两个数字就分别表示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

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对流感病毒的作用当然不是为了给人体免疫系统提供靶
子,或方便病毒学家给病毒分类。它们之所以要暴露在病毒外面,是为了入侵人
体细胞。流感病毒颗粒随着流感病人的一个喷嚏或咳嗽,跑出了人体,在空气中
飘荡,被另一个人吸进去后,落在鼻腔、咽喉或肺部的上皮细胞上。细胞的表面
有一种叫唾液酸的糖分子,它的本来作用是吸附水分,让细胞表面保持湿润。但
是血凝素能和唾液酸结合发生反应,让细胞误以为病毒是营养素之类的有用物质,
将病毒用细胞膜包裹起来,送进细胞。到了细胞内之后,病毒遗传物质和相关蛋
白质释放了出来,劫持细胞的设备开始大量复制病毒的遗传物质和生产病毒蛋白
质。这些新生产出来的病毒遗传物质和蛋白质需要有新的包膜包裹起来才能组成
一个新病毒颗粒。病毒包膜用的是现成的细胞膜,让某一段细胞膜把病毒遗传物
质和蛋白质包裹起来,然后像出芽一样从细胞长出一个圆球。这样形成的新病毒
通过血凝素与唾液酸之间的结合跟细胞联在一起,这时就需要神经氨酸酶上场了,
它把唾液酸水解掉,切断了新病毒和宿主细胞的联系,新病毒就可以去入侵别的
细胞了。

我们已经知道了神经氨酸酶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就可以设计出针对它的药物:
设计、制造出一种分子,让它去抢占神经氨酸酶上和唾液酸结合的位点,神经氨
酸酶就没法水解唾液酸,新病毒因此摆脱不了宿主细胞,无法入侵别的细胞,也
就阻止了流感病毒在体内的传播。著名的抗流感药物磷酸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
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服用它,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大
约2天并减轻症状。但是就像细菌会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一样,病毒也会对抗病毒
药物产生抗药性。在2007~08年的流感季节,美国发现对磷酸奥斯他韦产生抗药
性的H1N1流感病毒株已从不到1%上升到13%。

为什么流感病毒这么容易产生抗药性呢?因为它的遗传物质很容易发生突变。
生物的遗传物质一般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只有少数的病毒用核糖核酸(RNA)
做为遗传物质,流感病毒便是如此。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要进行自我复制,
复制时会随机发生错误,如果错误被保留下去,就出现了突变。DNA的复制有
一套校对机制来纠正错误,但是RNA的复制没有这样的机制,所以RNA在复制
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会被保留下去。核酸是由一个个核苷酸组成的,复制
错误就是某个核苷酸被其他核苷酸取代了。病毒RNA的突变率大约是每复制1万个
核苷酸发生一次,而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由大约14000个核苷酸组成,也就是说,
流感病毒每复制一次,就会发生一次突变,产生的每个病毒全都出现了变异!
有的突变改变了神经氨酸酶的结构,抗病毒药物再也没法与之结合,病毒就有了
抗药性了。为什么我们得过流感后以后还会再得?为什么流感疫苗要每年更新,
每年注射,才有效果?也都是因为流感病毒变异得太快,让人体免疫系统逐渐失去
了识别它的能力。

病毒的基因组通常只有一条DNA或RNA链,所有的基因都连在一起复制。但
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虽然只有区区1万多个核苷酸(人类的基因组有30亿对核苷酸
呢),却分割成8条分开的RNA片段,它们分别复制,之后再进行组装。如果
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同时入侵同一个细胞,它们复制出来的RNA片段就可能
被组装进同一个新病毒中去,这样产生的病毒就像是杂交的后代,是一种新
型的流感病毒,人体的免疫系统对它完全陌生。这种新型流感病毒一旦传播开
去,就不是每年一次的流感流行,而是每十年到几十年才发生一次、导致数百
万人乃至数千万人丧生的流感大流行。现在人们如此关注禽流感,担心的就是禽
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会如此“杂交”出新型病毒出来。

2008.1.5

(《中国青年报》2009.01.07)

(XYS20090107)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