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from xys
脸红什么
·方舟子·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呵呵呵呵呵呵,
防冷涂的腊。”在只有样板戏可看的年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这段
对白就连小孩也爱模仿。一个人突然脸红当然不是因为精神焕发,更可能
是因为精神紧张。你如果心里有鬼而感到不安,或者处境尴尬而难堪,或
者见到暗恋的人而害羞,或者受到赞扬而不好意思……突然间脸上一热,
你知道你脸红了。
这个过程是交感神经的兴奋导致的,意识无法控制,你越想控制自己
不脸红,反而会让脸红加剧。这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在你感到不安、难
堪、害羞、不好意思的时候,身体大量分泌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让你的呼
吸加重、心速加快、瞳孔放大,为战斗或逃跑做好准备。它同时也让血管
舒张,以便增加血液流量,提供更多的氧气。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红细胞让
皮肤出现了红晕。
这是全身做出的反应,为什么只有脸部的皮肤发红,而其他部位的皮
肤颜色看不出变化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与其他部位的皮肤相比,脸部
皮肤的血管更密集、更宽、更靠近表层,因此它发生的变化更容易被别人
觉察到。更重要的是,一般皮肤的静脉只含有α肾上腺素受体,而脸部皮
肤的静脉却同时含有α和β两种肾上腺素受体。这两种受体都接受来自肾
上腺素的信号,但是性质不同。α肾上腺素受体对肾上腺素较不敏感,而
且起到的是让血管收缩的作用,而β肾上腺素受体则相反,它对肾上腺素
较敏感,并让血管舒张,更多的血液涌入了脸部皮肤,告诉人们你的不安。
但是,让人们知道你心里不安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或者说,这种脸红
的本能是怎么进化而来的呢?这个问题让达尔文疑惑不解,在《人与动物
的情感表达》一书中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讨论脸红。即使在现在,人为
什么会脸红仍然是个进化论的难题。
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脸红的。它是在幼儿园阶段开始出现的,在青
春期达到了顶峰,之后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容
易脸红,或者说,“脸皮越来越厚”了。幼儿园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开始
出现、并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培养社会意识的时期。青春期少年有极强的自
我意识,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成年人的自我意识又逐渐变得薄
弱。脸红的出现和变化似乎与人的自我意识的演变同步。此外,还有其他
社会因素与脸红有关。例如,女人要比男人更容易脸红,欧洲人要比亚洲
人更容易脸红(这与肤色没有关系,肤色深的欧洲人也能明显地脸红)。
这一切都表明脸红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脸红虽然不受意识的控制,
但是又涉及非常高级的智能。一个人要会脸红,不仅要有自我意识,而且
还要能够意识到其他意识的存在,设身处地地猜测其他个体的想法,也
就是有移情能力。人类在三岁以后才有移情能力。其他动物只有类人猿才
有这种能力。因此,只有人类,也许还有类人猿,才能用脸红进行微妙的
思想交流。
这种交流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好处。当你在暗恋对象面前脸红时,让
对方觉察到你的感情,就有可能让暗恋变成明恋。当你为做错了事而脸红
时,就能让人们知道了你的歉意,从而原谅你。当你因为内心的羞愧而脸
红时,就会让人们觉得你很诚实、值得信赖,从而愿意和你合作。当然,
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
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
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
其他灵长类也能用裸露部位的皮肤颜色变化进行交流,例如脸红表
示发怒,臀部的红肿表示发情。灵长类对皮肤颜色变化极为敏感,它
可能与彩色视觉的起源有关。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
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这是由于灵
长类的视网膜中有三种视锥细胞,感受不同波长的光:S视锥的最佳吸收
波长大约是440纳米(蓝光),M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大约是540纳米(偏
绿光),而L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大约是560纳米(偏红光)。
为什么M视锥和L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如此接近?如果它们能间隔得远
一点显然会更加合理(鸟类的三种视锥的最佳吸收波长就是均匀分布的)。
原来,这样的视锥波长分布能够最敏感地感觉到别人皮肤颜色的变化:当
灵长类的皮肤充满含氧的血液时,其皮肤颜色的波长大约是550纳米。从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长着这样一双敏感的眼睛,就是为了能够轻易地看到
你的脸红。
2008.9.8
(《中国青年报》2008.9.10)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